英国:减税不行,增税就对了吗?
2022-11-20 13:24:32
  • 0
  • 0
  • 0
  • 0

英国:减税不行,增税就对了吗?——

两个月前,刚刚上任的英国女首相特拉斯推出大减税的计划时,笔者小吃一惊,称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当前形势下竟敢行使如此激进的措施。可惜“初生牛犊”毕竟骨架不够硬朗,没过几天特拉斯就顶不住巨大的压力而黯然辞职,成为英国史上“最短命的首相”,其减税计划未及实施就“胎死腹中”。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得以趁机上台。

不料近日的一则消息又让笔者吃了一惊:据界面新闻报道,英国新政府公布了一项增税及减支计划,将在未来5年内削减约300亿英镑的财政支出,并增税250亿英镑,具体措施包括,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冻结6年维持不变,将所得税45%的最高税率门槛从年收入15万英镑降至12.5万英镑;此外,未来两年内股息免税额和资本利得税的年度免税额将被取消;针对能源行业的暴利税将从现在的25%升至35%;从明年4月起冻结企业的国民保险缴费门槛,从而对企业实施“隐形”增税;等等。

笔者之所以感到吃惊,是因为苏纳克政府推出的这些措施,与前任特拉斯政府的减税计划比较,简直就是“一个往东,一个往西”。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计划居然出自同一个执政党,而且前后间隔时间不过短短两个月,看起来这个“老牌帝国”似有点“乱了方寸”。

诚然,特拉斯上任后推出的大减税计划遭到各界的强烈杯葛,资本市场包括英镑大幅下挫,因而遭到惨败;但是,走马换相以后的苏纳克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就一定能扭转英国经济和财政的颓势,“挽狂澜于既倒”吗?

笔者对此颇表怀疑。不谈计划的细节,在笔者看来,面临严重通胀、经济衰退之时,究竟应该是减税还是增税,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简而言之是各有利弊的。减税肯定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这基本上是一条公认的经济法则;然而当前的英国通胀高企,能源紧缺,民众的生活成本节节上升,需要政府给予补贴以“普渡众生”,再加抗击新冠肺炎和对乌克兰的大手笔军援,英国财政早就入不敷出。虽说供给学派认为从长远看减税能刺激经济增长因而会增加财政收入,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内的英国财政如何能撑得过去?特拉斯的减税计划夭折,原因恐正在于此。

反过来说,苏纳克的增税计划就会成功吗?笔者觉得与减税的正负效应恰好相悖,增税虽在短期内看似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聊补其无米之炊”,但却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因为税负的增加必会导致社会投资消费的低迷,从而有碍于经济增长,也将使得财政收入渐渐成为“无源之水”。当然,新预算计划还包括了政府的减支内容,但“增税+减支”看上去是一对有点奇怪的组合,难道苏纳克仅仅是想以此来填上财政的窟窿?若如此经济复苏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就连在下议院“宣讲”该计划的财政大臣亨特也承认存在风险。

如此看来,英国政府其实有点“束手无策”,面临一种“怎么做都可能是错的”之窘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时英国经济的通胀高企也好,经济衰退也罢,是诸多因素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立马“化腐朽为神奇”,只能通过“修炼内功”慢慢加以治理。需知经济自有其运行规律和惯性,衰退之势一旦形成,在其“动能”消退之前,是很难凭人的主观意志可以阻挡的,惟有等到它“触底”之后才会“反弹”。此时切忌“病急乱投医”,否则有可能“越治越乱”,反而延长了病痛的时间。

当今之时,不仅是英国,整个欧洲都面临相似的困境。笔者认为,作为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的优先事项应该是保民生,以帮助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安然渡过这一艰难时期,这是政府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做的,所谓“减支”,只能减少政府非社保方面的支出。据报道,英国政府的此次计划中,包括将国家养老金、福利和税收抵免额度提高10%,以期与通胀水平一致;同时将国民维生工资提高至10.42英镑/小时,还将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等。应该说这些都是保民生的必要之举。但从长远看,保民生还得保增长,矛盾之处在于加税不利于经济增长。总之,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以往过惯了“富足”的生活,但未来他们的政府和民众恐怕都要准备过几年紧日子了。(未名日记11月20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