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的概念区别:感染≠肺炎
2022-08-27 12:42:50
  • 0
  • 0
  • 0
  • 0

一个重要的概念区别:感染≠肺炎——

8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的发言中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药能够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钟院士的本意是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以防治新冠,但他这句话引起很多人另外意义上的关心,如笔者当即在自媒体中“弱弱地问一句,也包括疫苗吗?”

笔者这样发问时内心也大致知道问题的答案:尽管疫苗已被实践证明无法完全预防感染新冠,但也已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转为新冠重症,并大幅减少死亡率。钟院士此言指的是绝对意义上的预防效果,可谓“实话实说”

但笔者毕竟是个外行,一时间难以消除作为一个普通人闻听此言后产生的一丝疑惑。近日看到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药理学博士张洪涛先生的一篇文章,才对这一问题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

张博士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和罹患新冠肺炎其实是两个概念。如果用100%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标准来衡量,那么的确没有任何疫苗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对于新冠肺炎来说,接种疫苗及加强针后预防重症及死亡的效果是很好的。根据统计数据,70岁以下的人接种三剂疫苗后病死率低至0.04%以下。如果说预防新冠肺炎的标准是>50%,那么,目前已上市的疫苗都是能做到的,否则也就不可能被批准了。

笔者细想的确如此。现在施打的疫苗虽然做不到完全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也就是说打过疫苗未必就不会感染病毒,但对于防止病毒感染者转为新冠肺炎,特别是防重症和防死亡,还是十分有效的。故此,不能从钟院士的那句话里推导出“疫苗白打了”的结论。同时正如张博士所指出的,由于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即便是具有预防作用的疫苗,接种之后其预防能力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大家不得不一针又一针追打加强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博士指出,跟前期的德尔塔病毒不同,现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致人罹患“新冠肺炎”的能力已大大下降,阳性者大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事实上统计数据也表明,近期全球包括吾国发现的新冠阳性病例中,大部分都属于“感染病毒”而没有发展成为“新冠肺炎”。

更引起笔者深思的还是张文中的这句话:“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们的目的不应该只是防止重症、死亡,目标必须是预防感染!但是,如果这是我们防疫的指导思想,为什么国家还要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级别?是否早就应该对流感病毒进行全员检测了呢?”

张博士这句话点出了笔者近来也在想的一个问题:假设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降低至如同流感那样的水平,那么,我们是否还必须要将其完全“消灭殆尽”呢?换句话说,流感这种病症存在已久,为什么各国医界没有将消灭流感病毒作为防控目标呢?——原因显而易见:依目前的医卫科技,人类还做不到消而灭之。根据历史记载,迄今真正被人类消灭的流行病毒,惟有天花。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现阶段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是否已真正降低到流感那样的水平?而只有在答案是肯定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来讨论上述问题。

惜乎张博士文中对此只是作为一种假设性的问题提出。希望专家们能进一步给出详尽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毕竟兹事体大,关系到未来我们对新冠疫情应该如何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未名日记8月27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