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
2022-10-02 12:31:13
  • 0
  • 0
  • 0
  • 0

何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根本——

都说吾国经济韧性很强并会长期向好,这种“韧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长期向好”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笔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思考者远不止是笔者。据财新网报道,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近日在“2022年全球PE论坛”上对此发表了一个饶有意思的看法。他说:“我出来做投资这几年,由于接触的企业和企业家多了,我就一直在想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是一大批为了挣钱,能没日没夜付出精力的企业家和一大批能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在他看来,这个基本面是中国独特的优势,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亚洲的日本,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找不到这样的企业家群体和劳动者群体,“中国人只要能挣钱,什么苦都能吃,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

吾国人民向来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这是举世公认的。笔者认为这其中既与经济学所说的人皆有自利倾向的共性相关,也有吾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相关。所以笔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徐先生的上述看法。但是如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他的观点有一个“破绽”:既然如此,为何在计划经济时期,吾国却是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穷国呢?难道那个时候吾国人民是“好吃懒做”的吗?——这当然与事实不符。

用不着多绕弯子,显而易见,吾国之所以最近几十年从“发达”起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实行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吾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用当今领导的话来说,改开乃是吾国崛起的“关键一招”。这其中最具根本性的变化是,吾国摒弃了过去的计划经济而转向市场经济,从而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劳动致富的积极性,用我们熟知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来表述,就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

由此可见,人民吃苦耐劳是吾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是充分必要条件亦即唯一的条件。有了这一条件,还需要有合适的、能发挥这种特点的优良制度。正如徐林先生所说,要在变化的发展环境中优化政府作为,最重要的是建设更好的法治条件,为企业和投资人提供更稳定、更具可预期性的环境,为企业家和劳动者营造更好的挣钱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否则的话,即便吾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刻苦耐劳的群体,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应该承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是有起伏的,我们很幸运,在过去的四十多年吾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自然规律不会确保我们一直有这种好运,要想经济继续“长期向好”,我们就应该“忆苦思甜”,回顾一下当前的好日子究竟是怎么来的,必须要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家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吾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有“用武之地”,而坚决不能开倒车、走回头路。(未名日记10月2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